一场举世罕见的脱贫攻坚战,正在中国吹响:未来5年,中国将实现7000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2.8万个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
这意味着接下来的5年里,中国平均每年要减贫超过1000万人,每月减贫接近100万人。“为实现这个目标,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都铆足了劲,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
“光伏扶贫更是一种精准扶贫的方式。”在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看来,利用光伏发电来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是非常有效途径之一。
云南省红河县乐育乡大新寨村的一百户村民没有想到,世代从贫瘠山地里刨食的日子正在逐渐改变。
2015年7月起,距离云南省省会昆明300公里的大新寨村相继安装上了一些屋顶电站。“这是汉能研发的太阳能薄膜发电板,只要有阳光就能发电,阴天也不例外。”负责项目安装的一位汉能控股集团的技术工程师介绍,“根据规划,这些薄膜太阳能屋顶电站都将采取全额上网的方式,为不算富裕的当地村民带来稳定的收益。”
公开数据显示,海拔1750米的大新寨村,人均耕地0.8亩,而且大部分都是山地。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外出务工为主。2010年,该村的人均纯收入大约1507.9元,按照我国人均收入扶贫标准,大新寨村的大多数村民属于不折不扣的贫困人口。
云南省红河县扶贫办主任钱坤表示,目前汉能与当地政府共同推进的光伏扶贫项目,在整个红河县圈定的光伏扶贫对象共有100户,主要集中在大新寨村。每套户用发电系统的费用约3.5万元,由省级扶贫资金补助一部分,地方财政负担一部分,剩余的部分通过银行贷款来支付。屋顶电站发电后每年获得的发电收益足以用来偿还贷款和利息,并让贫困户获得经济收益。
“光伏扶贫是一种很好的扶贫思路,而将扶贫款项和银行融资结合起来的资金解决方案也十分具有借鉴意义。”中国科学院教授胡银根表示,“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扶贫项目能够持续为贫困户带来稳定收益,相当于为他们创造了一个长线投资项目,是真正‘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
实际上,汉能与云南红河县当地政府的精准式扶贫项目,离不开国家对光伏扶贫政策的支持。
将时间倒回至2014年10月11日。彼时,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的《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指出,到2020年,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具体来说,一是实施分布式光伏扶贫,增加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二是片区县和贫困县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业扶贫,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电站,使贫困人口能直接增加收入。
“据调查,在我国832个贫困县中,有451个县年平均有效日照时间超过1100小时,适合发展光伏扶贫产业。近年来,中国不少省区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扶贫效果。”不久前,欧青平公开表示。
贵州省罗甸县木引镇是罗甸有名的贫困乡镇,位于距离县城50公里的大山深处,境内石漠化严重,交通极为不便。全镇有贫困户2345户8229人,扶贫攻坚任务很重。为了能够尽快摆脱贫困现状,2013年初,木引镇在镇中心地段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2015年下半年开始,木引镇生态移民新村的30户居民的屋顶上相继开始安装上汉能薄膜太阳能屋顶电站,每户40平米,预计每家每年将获得3500元以上的固定收益。罗甸县县委副书记陈元贵表示,汉能的薄膜太阳屋顶电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资源节约型、农村实现固定OB欧宝体育收益型,推进农村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当地实现扶贫攻坚、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汉能的光伏扶贫项目不止是薄膜太阳能屋顶电站。“我们在山西临汾实施了一个光伏红枣大棚的扶贫项目,它是光伏扶贫政策下发以来,第一个把光伏和农业大棚结合起来的扶贫项目。光伏农业设施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所发的电还将会给当地村民带来不小的收益。”汉能集团负责光伏扶贫的项目经理王飞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汉能已签约16个光伏扶贫项目,装机容量近20MW,其中,在建及已并网发电项目12个,遍布云南、贵州、山西、陕西、江苏、甘肃、安徽、广东、河北等九个省区。
“下一步汉能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在政策的指导下,积极配合国家的光伏扶贫工作,保质保量有效实施和推进精准式扶贫。”汉能相关负责人透露。
BIPV是一种可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在平屋顶、斜屋顶、幕墙、天棚等大多数建筑上的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