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欧宝·(中国)官方网站-JN Sport

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OB欧宝·(中国)官方网站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86 0000 88888
OB欧宝·(中国)官方网站-JN Sport

OB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OB
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新OB欧宝体育官方网址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03-20 21:24浏览次数:

  3月20日上午,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季星,省财政厅副厅长张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程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朱永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许建民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主持新闻发布会。

  过去的一年,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OB欧宝体育官方网址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砥砺奋进,有力应对“烂场雨”等多重挑战,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势头,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业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是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省粮食总产达830.2亿斤、增长1.2%,实现“二十连丰”,连续7年站稳800亿斤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安徽力量”。二是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万亿元,农村产品年网络销售额突破1200亿元,民宿数量发展至8000多家、一年增长近一倍。三是乡村建设创新升级。启动实施了“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立“1+6+20”政策体系,首批200个精品示范村开展规划建设,已建和在建省级中心村8233个。四是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23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44元、居全国第13位,增速8%、居全国第9位。五是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有序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持续巩固,集体经营收益超50万元的村占比达25%。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大好时节,《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也就是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今天已经向社会公布。《实施意见》是指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9个部分34条,主要内容可以用“一个目标、两条底线、三项重点、双轮驱动”来概括。

  文件提出,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定不移走好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城乡融合、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共同富裕等“六个之路”,勇当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的排头兵,勇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勇当农业强国建设的先行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走在前列。

  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重点是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着力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多种粮、种好粮。文件提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不低于8115万亩、7143.56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亿亩以上、产量830亿斤以上,其中,优质专用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占比超80%。

  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方面,重点是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文件提出,探索开展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工作,科学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将符合条件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低保、特困等人员范围进行救助帮扶。

  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是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实施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大粮仓、大肉库、大厨房”,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文件提出,加快打造千亿级肉牛产业,推进“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落实支持肉牛产业发展10条政策,力争肉牛饲养量达200万头。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新增产值超50亿元加工园区3家、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5家,十大绿色食品产业总产值达1.3万亿元。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

  在乡村建设方面,重点是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分类建设、从容建设,由点及线、连线扩面,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文件提出,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加强精品示范村和中心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在乡村治理方面,重点是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文件提出,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开展第九批选派干部轮换工作。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完成“送戏进万村”1.5万场以上,支持开展“四季村晚”、“和美乡村”篮球赛、广场舞联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建设平安乡村,培育推广“六尺巷”“一杯茶”“作退一步想”等调解品牌,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强化科技与产业对接,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文件提出,继续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探索以乡镇为服务单元组建科技特派团。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大豆重大品种推广补助试点。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探索实行与作业量挂钩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兑付方式。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新建数字农业工厂(农场、牧场、渔场)100个。

  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重点是牢牢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坚决守住“四个不能”底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落地见效。文件提出,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完成2024年到期的27个县(市、区)延包试点任务,在2025年到期的县(市、区)各选择1个乡镇同步开展试点。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家庭农场发展到32万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1.5万个左右,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达3.9万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2000个。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提升行动,开展“三变”改革的村占比提高到90%以上,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提高到30%。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等作用,强化工作调度、督查考核,确保省委一号文件部署的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最后,真诚希望大家加大对“三农”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推动我省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进程中不断取得新胜利!

  去年我省启动实施了“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请问,今年省委一号文件还将如何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整治农村环境、解决“脏乱差”问题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为我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去年,我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的意见,召开高规格现场会进行系统部署,计划到2027年,建成1000个左右精品示范村、10000个左右省级中心村。

  今年,我省将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真金白银地投、真刀真枪地干,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群众有更加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委一号文件对此作出了系列部署。

  一是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皖南地区彰显山水徽韵,皖北地区彰显田园风光,江淮地区彰显错落有致,沿江地区彰显山水风韵,皖西地区彰显生态山村。

  二是加强精品示范村和中心村建设。坚持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整体性提升,继续遴选新建精品示范村200个左右、省级中心村800个左右。同时,对已建成的省级中心村全面评估,巩固提升建设成效。持续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万企兴万村”“聚社力·兴乡业”行动。

  三是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改造提升农村户厕27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83%,消除1200个以上农村黑臭水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35%。

  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加快推进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完成405万人地下水水源替换,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完成4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推动充电桩乡镇全覆盖。持续推进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动态达标建设,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过去一年我省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考虑?

  一是全面深化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打造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分级分批完成乡村干部全覆盖轮训工作。

  二是强化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乡镇、村班子届中分析,常态化选拔“五方面人员”进乡镇领导班子。

  三是推行“党建+信用”,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截至2023年底,选点建设区域扩大至96个县(市、区)11700个村,覆盖全省行政村总数的78.59%。

  四是扎实推进新一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落实中央及省级扶持资金,重点扶持1000个村。2023年,全省村均经营性收入64万元,村均经营收益41.9万元。

  五是加强选派干部和到村任职选调生管理,开展选派工作“六项行动”和选调生国情调研,推动更好在村履职、发挥作用。

  六是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开展重点村分类管理试点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促进乡村和谐善治。在中组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会上,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党委作为我省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确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化、闭环式抓好落实。

  一是持续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

  二是持续培育打造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分级分类抓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为基层减负赋能。

  四是深入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指导各地积极拓宽发展路径,提升发展质量。

  省财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近年来,省财政始终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达到1047.8亿元,首次迈上千亿元台阶,全国排名由“十三五”初的第15位上升至目前的第8位。2024年,省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和美乡村建设、肉牛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支出比例不低于9.8%,加强专项债券资金管理,加大乡村振兴支持力度。

  二是强化“三农”重点任务预算保障。聚焦“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安排一般债券资金约20亿元,支持新建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200个左右;安排资金约10亿元,支持新建省级中心村800个左右。聚焦“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安排肉牛振兴专项资金4亿元,支持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聚焦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补助标准,并取消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

  三是强化财政金融协同。创新推出“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构建“政银保担基”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机制。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规模,实现全省全覆盖。推深做实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聚焦支持“多种粮、种好粮”和“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优化“种粮担”“徽牛担”等专属产品,对应下调担保费率。

  四是强化支农资金绩效管理。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原则,加强项目管理监督,提升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农业产业、水利、渔业、粮油、农业生态等领域资金管理办法,强化制度约束;推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二维码”应用,强化补贴资金穿透式监管。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人才要素支撑,请问省人社厅今年在“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韩俊书记强调,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省人社厅作为人才振兴专项小组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一道,始终致力于乡村人才队伍扩规模、提质量。概括地说,2023年,我们出台一个文件、启动一项探索、实现三个首次、用好两个平台。一个文件:就是《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举措》,集成推出了5项计划16条措施,大部分措施为首提首创。一项探索:就是研究推进“乡编村用”工作,引导编制资源、更多的人才下沉一线扎根乡村。三个首次:就是首次评选乡村振兴人才,分高、中、初级给予一次性补助,近万名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新农人获得殊荣;首次定向培养334名高等学校农技专业学生,充盈了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的储水池;首次认定发布356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充分激发身怀绝技绝活人才对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两个平台:就是依托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这个平台,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6.6万人次;依托各类培训机构这个平台,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2.9万人次。

  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委一号文件要求,聚焦“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目标任务,围绕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乡村振兴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重点做好“育、引、留、用”工作:

  一是多方联动“育”,推动乡村人才培养“增体量”“有内涵”。继续完善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全年再选拔1万名左右高、中、初级乡村振兴人才,再开展20万人次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再建设一批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会同省农业农村厅举办安徽省乡村振兴专项职业技能竞赛,落实好“以赛代评”等激励措施。

  二是打破常规“引”,供给人才招引政策“接地气”“有成色”。积极支持各地简化程序引进县域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县级以下可拿出不超过30%的事业编岗位面向本地户籍生源招聘,适当放宽年龄、学历、专业等条件。支持乡镇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用于引进教育、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等领域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加大乡村规划、农技推广等岗位开发力度,招募105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支一扶”人员,赴基层从事支教、支医、支农和乡村振兴工作。

  三是优化环境“留”,保障返乡下乡创业“生态好”“有平台”。依托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等,首批试点建设59家乡镇人才驿站。组织高层次专家赴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等载体平台,针对性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信息咨询、融资快办、跟踪扶持、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服务。

  四是不拘一格“用”,使得乡村人才发展“添空间”“有盼头”。坚持以评促用,适当放宽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条件,从任职年限、论文要求、奖项要求和继续教育等4个方面,向农业科技人才倾斜。实际工作地在乡镇的事业单位可申请设置“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专业技术岗位。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千方百计把人才用好用活。

  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打造了“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西递村(全国仅8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3个,入选2023年全国“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线条。实施全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421”行动,培育一批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事节庆、田园艺术特色项目,推出“安徽省旅游风景道”18条、精品主题村81个、特色美食村70个、“后备箱”工程基地81家,“微创意 微改造”提升点8163个。举办民宿创意设计大赛、安徽民宿大会等活动,各类民宿发展到8000多家,其中甲级民宿7家、乙级民宿5家,实现了数量与品质的双提升。

  一是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对接,指导各地用好相关资金,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集中建设乡村旅游重点村,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业态产品、服务设施、营销活动等。推进乡村旅游重点村“微创意 微改造”提升,建设驿站、停车位等“十有”设施,培育百佳特色项目、千种农特旅游商品,举办“农民丰收节”“送戏进万村”“乡村篮球赛”等万场农文旅体融合活动。

  二是实施民宿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举办第二届乡村民宿创意设计大赛、民宿产业发展大会等。评定一批皖美“金牌民宿”“银牌民宿”。充分发挥各地文化优势、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用好遍布我省的文物古迹、地理风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优质的乡村旅游产品品牌,形成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三是全面完成乡村旅游“421”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到今年底,全省共推出100个精品主题村、100个特色美食村、100条旅游风景道、100家“后备箱”工程基地,打造长三角最受欢迎的后花园和旅游目的地。把传统文化、工艺美术与优质农产品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文旅品牌,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四是加强人才培育,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人才培训机制,重点加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常态化提升乡村旅游人才素质。培养一批懂农业、懂文化、懂旅游的复合型人才。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要求,请问,当前脱贫成果巩固情况如何,今年有哪些具体部署?

  “十四五”以来,全省上下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衔接资金累计投入616.76亿元,实施产业发展类项目1.92万个,脱贫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的33.8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78.8万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20年的11659元增至2023年的17872元,近七成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三保障”、饮水安全和兜底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重大的经济任务,必须持续用力,思想上不能松懈、工作上不能松劲。今年省委一号文件重点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持分类管理、精准施策,用好防止返贫监测“绿色通道”,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探索开展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工作。

  二是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分类推进脱贫地区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完善帮扶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中央及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180万人以上。

  三是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持续深化领导联系帮扶、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驻村帮扶、社会帮扶等“五大帮扶”。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成果专项行动,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0000 888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
网站地图